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
①
时间
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综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教材。
②
高效利用时间的案例: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斯考特·杨(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
我曾经对他的学习方法做过超认真的整理: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学习时光? -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warfalcon 评价如是:
评价a: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评价b: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③
可实施性
“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目标,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
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④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学习仪式感
:
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
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
在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
物质: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去到处翻。
精神: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学得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期待着睡去。
时间: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提取半个小时,我会做以下工作:
第一步: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
注: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十分不舒服。在重新排版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眼保健操我也是蛮有见解的嘛!!!哈哈哈。
第二步:预热
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
仪式最后一步:静心
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喜爱的翻开书本,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
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比如,有人有能耐就能泡老师透到题,或者被老师泡也能泡到题,这种做法我认为是最高效的,有了题目就只需要锁定知识点夺取高分。这种做法我十分欣赏,但只有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逃避了学习过程,没错,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实实的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的踏踏实实要是和很多人一样一章一节的看下去,那就是侮辱我自己了,因为那样我会止不住困到在书上。
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对这个踏实过程的一次优化,让自己在持续反馈之中完成纯20小时高效学习一门学科的目的。
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学习
步骤如下:
第一步:第一遍阅读
1.看目录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划概念和解释如果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⑤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
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语言衔接成书成册——是一本说明书的集合。洗衣机说明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告诉购买者如何操作、如何保养、注意事项。平时我们会嘲笑某些人看不懂说明书,其实不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而是我们市面上多少说明书简直垃圾,写的不够明确、随意,导致阅读者操作困难。
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并不是一本优秀的说明书合集,因为它们的书写是由个人写就,说明的操作细节根据他个人的智识水平书写,他并不曾统计所写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形象的理解。我是说,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我们什么时候讲理解能力?中文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我爱你,你懂我心吗?”,那是中文,英文,那是感性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文人思维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讲机械机构的时候如果你说不理解,那多半是书本表达的问题,不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可以长高宽表达的东西,你说你理解它干嘛?难道某个机械结构脉脉含情的给你传达某种信号,需要你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外文教材好啊好啊,其实都是喊在嘴巴上,看我这篇文章你都嫌长,你绕个远道去看外文教材?更何况,多数人外文的书是看不懂的,那么,就踏踏实实的看你们学校的教材,照样可以学好,此时才显得我的这个建议之有含量。
(在重新排版的时候,我请额外圈出一句话: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这句话太好了,且做我的名言2号了。)
: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事情——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运用了知识点、案例和图表是为了辅助说明文字内容的,所以,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的场景,之后,我们在反复的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这里还给你明确指明了什么叫了解、知道、掌握,课本往往会有学习要求,比如本节达到掌握的程度,第二节了解就够了。你是不是看得一头雾水?
从刚刚的描述中,你是否明确了:
1.“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
2.“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的场景”。当然,这里的知道是对于“知识运用场景”的知道,如果是“知道某种知识”,那我给定义是:当我提起某专有名词、某物某理论的时候你能想得起来有这么一回事。比如我说到隔壁小王出轨了的时候,你说“哦,那个小王八啊,我知道”---那你就真的知道了,也许对于这种事情,你知道的还要多,可能已经达到了掌握甚至运用的程度。在这个场景中,你表现的是一个好学生的角色——总是掌握的东西比要求的多。(有看懂这讲事情的吗?请知情者反馈)
3.“我们在反复的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4.如果我们用所学知识去解释问题、或者直接体现在操作中,那就是运用了。
以上就是我们需要尽量弱化教材文字阅读的原因。
学习以一章为单位,因为拉长战线会拉长反馈周期,对于学习不利。如述进行完以上的步骤读完一章后,可以轻松休息片刻。在哪些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习惯能让人每天进步? - 白诗诗的回答中,我提到,我会在这种休息间隙做
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
放心:男孩子的话,这30个俯卧撑放心做好了。虽然方法是我提供的,但是我不向你要30个俯卧撑的版权!
⑥这是我要提的一个另一个重点:能量分为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
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我见到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补充能量的,当然也有人吃些小吃和零食,但这个我所说的能量没有屁毛的关系,多数人正式的能量补充时间是中午的午饭,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这种常规性能量补充是严重不够的。
能量补充:
1.身体能量。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两个小时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可以补充能量。所以,巧克力派上了用场。人和人的千差万别,在于人和人吃的方式不一样。身体的直接能量是葡萄糖,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当身体能量不足的时候,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糖类(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和更加冷静的思考。所以,巧克力是我个人选择。为了防止做广告,我绝不会告诉你是只是高力士牌而已……(别去找,找你就中招了!)
2.情绪能量。很多人不知道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吧?一对夫妻,两个在公司都拼命工作,回到家里经常吵架,是他们脾气不好喽?有对夫妻下班很早,夫妻两个经常甜蜜去逛街了么么哒,他们的脾气就好了?可是,我告诉你他们就是同一对夫妻呢。
为什么这样?因为拼命工作不仅仅需要物质能量,而且繁杂的工作还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情绪能量,老板多给你任务,你不满你能表现吗?是不是没有表现出来?对呀,你压抑了心中的不满嘛。用什么?答案是物质能量,但是压制某一刻不满主要消耗的是情绪能量。情绪能力下降,导致自控力下降,回家失控可不就吵起喽?
是的,情绪能量需要补充。
平时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
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
听音乐,听好听的音乐,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在能力经济承受范围内,尽量买一根质量最好的耳机,羞涩的说,我有一根了,音效超级棒!听起来有燃的感觉!!同样,有可能就买一台超棒的音箱……这是我和丁元英学习的。(《遥远的救世主》的男主,电视剧是个人超级推荐的,是一部比原著好看的老电视剧。)
前面我也说了,还可以做运动。我看到某些办公室里面有健身器材,相当羡慕,不过作为学生,我只能四下下无人,那一段看来还得在引用一遍,反正是自己的版权:
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
俯卧撑随便做,不收费!
解决厌倦感,我也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这边的需要强调一下,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一般发生在学习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因为人对一件事情总是能够清晰的记得事件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尤其,我要重点提醒的是,我们尤其记住的是对一件事情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来说他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连续性体验。这是很智慧的。
更多的例子我不想举例了,比如长篇写作者中有许多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达到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强烈,在第二容易找回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
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所以,请你在晚上最后一段高效学习段之后,再学习一段时间,感到愉悦感、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仍然高效的时候——立刻中断你的学习,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理论上,你一天的高效学习极限已经接近了,这只不过是高效学习的余温而已,所谓的高效更可能是感觉上的高效,再继续进行下去只会让热情从峰值递减,如果你在对学习感到糟糕的时候结束一天的学习,我想说,你真是愚蠢,总是竭尽全力的消耗完自己,你的确是学到无力的地步了,没错,如果学习是一次性交易的话,你值得嘉奖,可惜,学习是一个长效过程,你学到无力时结束,你用“精疲力竭”给一天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如此,你一天学习的最后体验点就是“累”,今天你知道你是学了很多东西,可是,明天你对于昨天学习的印象只会是“累”,后天你在回忆,”累“的感觉会更浓,因为感觉会留下来,积累在你潜意识情绪认知里面,你因为一次过度学习导致累积了一次对学习的厌恶感。——可笑你得不偿失!
而这正是多数人的做法:趁着精力十足拼命学习,学得无休无止,直到精疲力竭才罢休,哇塞,今天好有成就感,我学了满满一天,好有收获!——看到没,这种人很快会懈怠下来,你看到他第二天,第三天可能就去看电影去玩耍了,他说,那是劳逸结合,他说有学就要有玩……从我独特的角度来看,此人每次如此耗尽一天“彻底”学习的后果是,在他潜意识印象中,会不断累积对学习的厌恶感,因为他总是在学习达到疲劳低谷点的时候才结束,自然有一种“学习使人疲累”的累积印象,所以,他的那种学习方法不长久,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调节,自然而然遇到一个“精力旺盛”+“想要学习”的一天,那是很少的。这很少遇到的精力状态,居然还被他一次性刷爆了!
再者,他所谓的“收获满满”如果有一天遭受到打击,比如,现实证明他所学一无是处的时候,他心中就会倍加懊悔,懊悔当初那些拼命学习的付出是否值得,而这个懊悔的对象无疑是「学习」,他以为无用的学习使得他之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抱怨学错知识内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他也会对「学习」本身产生一度的怀疑,你看,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恐惧,就是如此积累而来的。现在,你说,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是自然由来的吗?人是不爱学习的吗?人是可以热爱学习的,但是需要方法,需要遵从人的心理特点。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请你听从我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学习,如果有这件事情来说对你重要,也有必要,但是你却讨厌它,那么请你在讨厌的时候立马去学习它,学到你喜欢它的时候立刻中断它,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你学到情绪快乐的时候就中断,你的情绪就会带领你再来领略一次那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即便你的情绪不会主动带你来,也不要紧,因为你至少不会在心理上抗拒了。
当你看到以上的观念的时候,可以点赞加感谢甚至加关注了,因为我第一次在这里说这个东西,有幸,你也看到了。所以,是缘分,我谢谢我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观念呀,不敢说你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见过,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把这个观念用于学习,真是一种创造!
第二步:回顾
看完一章之后,这一步简直轻松,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第三步:做题
a计划.找例题,做例题。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对答案,紧接着完整抄一遍标准答案→去章后看看有没有会做的题目,有会做的就做下去→没有就跳回来看第二个例题,方法一样→如此循环往复
以上流程,如果五个例题抄完仍然没有头绪,那么太好了,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础不扎实,这个就更好解决了:进行b计划
b计划:遇到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只能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在例题解答答案步骤中圈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章后题目含有的术语,再进一步去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案例、图表。接着回来做题。如果不行,更加简单了:进行c计划
c计划:能让你进行到b步骤的书,我有理由相信那应该是类似《固体物理》一类的教材了,其他弱弱的学科如电工等等等等,基本上不会让你做了五个例题、抄了五个例题,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你的操作如下: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吧。
另外,我在送你一个礼物:当一本教材用如上的方式进行完毕,请你及时寻找一份有详细答案的试卷做一次测试!
如果成绩达不到你心中的目标,请自觉决定安排时间重新学习、巩固、提高。这是对于自己有高要求的学霸说的。
这个测试建议实际上对渣渣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果在测试中不及格,你需要重新加强课本的学习。以此,拯救了一大片期末会挂科的渣渣们。你总不至于在看到这个特意提醒的时候,还清醒而且坚定的要和期末考做一锤子买卖吧!?
要讲的话讲完了,前前后后花了好多是时间修改文字。另外在补充一下我按这个方法进行时的一般作息:
1.我一般6点30分醒来,写晨间日记。上面会写“a.心态准备:我现在心情有点糟糕,还想睡觉,但是八点需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正式高效学习,所以,我必须振奋起来,加油!”“b.行动准备:为了确保八点正式高效的学习,我应该吃好早餐,天不冷的话,应该小跑一会儿,太冷的话,那就神伸懒腰好了,总之,要让心情愉悦起来”、“物质准备:应该去买水、巧克力……”写着写着,就清醒了过来。我不确定刚刚起床要不要再床上像猫一样的坐着不动停留几秒,听说有利健康,不错,很有利健康,我的尝试是这样的:为什么坐着?躺在不是更舒服吗?——没错,我又睡了几个小时!----这就是好处吧吧吧。
反正就是此类日记记录每天重复差不多的唠叨,长时间的进行,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暗示的作用——或者说,我有意于使它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我喜欢这样,因为我喜欢——简单的勾勒,不是很长,我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一起来,就里面写第一个字,“2017年……”之后就自然起来了,朋友,记住一条简单的惯性定律: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开始才合适?先去做10分钟。动起来,运动的倾向于运动。我真喜欢这句话。
2.我也有睡过头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因为一次计划的中断他就放弃了整个项目,我觉得他实在是愚蠢啊。比如我昨天打算早起学习的,结果晚起了两个小时。我难道不学了?对的,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在睡过头到中午才起来,他就很懊恼,麻痹,一天就这样悔了,算了,算了,今天下午还是好好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这真是愚蠢啊,你没想到吧?第二天还是一样哎!长时间这样,效果很不好,你知道吗?当最后任务期限要截止的时候,你就焦躁不安了,你开始感叹时间太快,自己不知不觉又荒废了这么多时间!……一连的情绪爆炸……哎。
晚起了,就接着计划一天可利用的时间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
同样,长期的计划要是因为不得已有一天两天的中断也没有关系,接着进行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非要让一时的缺失造成长期的隐患?!
3.能量值爆发期。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认为,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下午2~5点,晚上6:30~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坐着很多额外准备,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巧克力也是……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10*2,晚上6:30到10点,10*2,因此学习纯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睡眠的。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你没有听说过吗?你听说过,所以,我再一次提醒你而已。
ps.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
没有太多错别字,我不想修改太多次了,实在很耗费时间,但是如果你看到这里,我提醒你的是:
非黑线的才是关键!!!因为内容自觉地不错,我就不刻意编织了。里面的学习理念需要你们自己去提炼!!!
最后是我的名言:
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
更新一下。
1、悟道,到底是悟了什么道? 那种顿悟的体验是很难得的,其前期基础也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如果你没有一直去思考,我怎么样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知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多新的方法,更好地视角去理解这些知识? 那么,顿悟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像听英语也一样,也是整整听了半年的VOA standard之后,忽然有一天才觉得每一个词在耳边都如此清晰。
所谓“悟”,到底悟到了什么——学习之道,知识之道。归纳起来就是:可能建立了一种能够迅速接收知识,理解知识,并且转化知识,进行应用的直觉系统。一般情况下,人们听到100%的知识,初次进入大脑的只有50%,能够理解30%,应用率就更低了。刻意训练,反复思考,使得知识在接收到最后应用过程中的“折损率”极大降低。 难道这种刻意训练不是一种努力?
2、刻意训练,和 “不学习的时候学习”。 很多学术界牛人吹牛逼的时候常常说,自己大学的时候上课从来不带笔,不记笔记,走进教室,随便听听老师讲的什么,自动转化吸收。这里的秘诀在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运用你的大脑,而不是运用其他工具”。 比如,听课的时候,你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还是主动的听到这个信息就开始产生大量联想、归类、对比、应用,事实上思维的过程十分迅猛,1秒钟之内几乎可以完成上述的事情。思考一下这个过程,当老师讲完一堂课后,你并不是“记下了一堆笔记考前复习”,而是潇洒地走出教室,脑子里已经是把这一堂课触类旁通的装进了你自己完善的知识系统。——大多数人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很简单,你的知识在书本和笔记上,学霸的知识全都在脑子里。
正因为如此,神一样的学霸很少做无用功。但这不代表神一样的学霸不努力,诸如备考、刷题、背单词之类的事情,仍然要老老实实做。而回到题眼的“效率”,不是建个excel表格做个时间管理就有效率了。效率是,你所投到学习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有切切实实的最大效果。你今天学一个小时,还是4个小时,不重要,真正学进去了1个小时,还是2个小时,这,才重要。
3、什么叫做不再学习的时候也在学习?
很多人蛮有意思的,在学校的时候每天做出”努力学习“的样子,工作了来的最早走的最晚,每天做出一副”勤奋工作“的样子,成果不怎么样,就一脸蓬勃的说:“嗯,我已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了。”呵呵。
努力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不是在那里摆pose,装勤奋。努力是动你的脑子,学会用脑子做事情,想问题,过日子。我想我们从小到大都见到过那种熬夜学习头发都白了的同学,但是成绩就是不怎么样。我从来不觉得有人天生比较“笨”,大多数“笨”都是自己的选择。
我敢打赌看这个帖子的人里还有那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管自己的效率怎么样先把GRE单词背5遍即时背完5遍一个单词都没记住的年轻人。
这个道理讲的比较好的是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朋友》,勤奋地懒惰。
学习不是摊开书本,不是5点起床背单词,也不是奋笔疾书。有关学习的一切,都应该且只应该发生在你的大脑里,而不应该发生在其他任何地方。
更新完毕,不更了。
很多人每每看到学霸的经验分享,会产生一个疑问,自己又不是学霸,哪里能做到那么拼?也有人甚至会想:学霸是不是天生爱学习?
事实上,没有人是纯粹因为喜欢学习而去学习的。
即便在清北当中,也存在着“大四狗”这样的生物。在大四以前,这些所谓的“学霸”都会为了GPA、托福、GRE拼尽全力,为了提高0.01的GPA连续刷上几星期的夜,拼搏程度丝毫不亚于高中。可他们一旦取得保研或出国的offer,分分钟就沦为“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大四狗”。
这些清北当中的“学霸”纯粹是因为热爱学习而去学习的吗?那些每天加班到2点的金融民工是因为喜欢工作而去工作的吗?那些高中阶段努力学习的人是因为喜欢学语数外理化生而去学习的吗?
显然不是。
因为他们都明白,为了一个值得去实现的目标,现在吃的苦不算什么。为了上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为了申请到国外一流的大学,为了保研到一个有前景的热门项目,为了拿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值得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代价。因为我选择这样做。
王健林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刷爆了社交网络,但是真实的努力路径就是如此: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无数个可执行的小目标,将一个远大的理想变成无数个落到实处的计划。比如想上清华,首先要把各科成绩提上去,其中薄弱科目最值得花时间,再细化,比如语文学科当中古诗词鉴赏总是丢一两分,那么针对“消灭古诗词鉴赏丢分”这个小目标制定一个简单且可执行的计划,从梳理知识结构和总结答题套路入手。
任何一个看上去很惊人的目标,都是这样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这些目标达成,也一英寸一英寸地逼近最终那个远大理想。
------------------------------------
高质量目标的五大要素
一个好的目标一定包括五大要素,即: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性、可拆解、可反馈。
◆必要性
首先,衡量大目标是否值得实现,比如说“上清华”这个目标,是否能给现在自己带来有意义的收获,即便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价,也值得自己为此付出努力。因而,必要性往往会要求目标至少比现状要更好一些,才能激励人向着目标去提升自我。比如本来分数能上浙江大学,但却把目标定在南开大学,则目标并不能给现在的自己带来更大的收获,相反会成为自己懈怠的借口,这个目标就是一个不必要的目标。
其次,小目标是否和大目标具有相关性。比如“把英语成绩提高到140分”这个小目标和“上清华”这个大目标就是相关的,而“辩论赛拿第一名”就是不相关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大目标,应当选择具备更高相关性的小目标。我们很多高中同学,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往往经历理性判断,然后付出一些时间后,就放不下了,于是不断在活动上加多投入时间, 而且往往用牺牲精神麻痹自己。
必要性实际上要求制定目标的人,在不同的目标当中做出取舍和选择,衡量实现每个目标需要付出的代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目标上。
◆可行性
指的是目标需要切合实际,需要反过来思考目标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一旦进入执行阶段,就会成为无意义的托词。比如“把数学成绩提高到150分”就是一个实现不具备可行性的目标,再比如“一星期做完一本五三”在课业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目标。
目标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的,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没有任何意义。而一个不重视自己目标的人,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具体性
指的是目标需要清晰而精确。一个目标越是具体,越容易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出高效的计划,也越容易激发出实现目标的动力和上进心。在思考目标的过程中进行得越深入、越全面、越具体,本身也是在反思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思考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恐惧。
好的目标首先要具体到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附加选择,因为目标不等于可能性。比如把“上个好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则是把一系列的可能性作为自己的目标,给自己太多的选择,上清华也算实现了目标,上一本也算实现了目标。再比如“提高英语成绩”作为目标,那提高1分也是提高,提高10分也是提高,这完全不如每天一篇完型阅读来的实际。一个不够具体的目标缺乏一个清晰的边界。进一步说,在模糊化目标的同时给自己太多的退缩的借口。
◆可拆解性
指的是在具体性的基础上,一个大的目标应当能拆解成几个可衡量的小目标。比如从“考上清华”这个大目标当中,分解出“英语要上140”这个大目标,再往下分解出“提升单词量”、“提高英语听音辨音能力”、“掌握考试中的语法现象”、“减少阅读失分”、“减少完形失分”等一系列更加细化的子目标。再将每一个子目标变成可衡量的小目标。比如“提升单词量”就可以往下拆解成“在年底前熟背3500词”和“高考前拓展额外词汇量达到5000词”等等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标。
一个目标一旦不能拆解成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标,那么不仅没办法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而且也无法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给自己成功的希望和行动的动力。
◆可反馈性
指的是,目标在具体性和可拆解性的基础上,从开始执行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应当能够检验自己目标完成的进度和成效。比如“高三上学期熟背3500词”,就可以平摊到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每天制定一个背单词计划。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使得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以检验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是否得到完成。而每个小目标的完成都是在给自己一个正向激励,了解完成目标的进度。
一个可反馈的目标,不但保证了执行的效率,也能够在懈怠时给自己压力,督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
我还记得2012年底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上映,我去电影院反复看了3遍。原著作者扬·马特尔说过这样一句话:
信仰并不会减轻痛苦,
但能赋予痛苦一个更伟大的意义。
有年北大的“滚蛋衫”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我拼尽全身力气才终于见到你”,大抵都是如此。
提分的最后秘诀:执行力!心动,变为行动! 北大铭师堂 . 中高考新课标冲刺专家 开设: 高三初三全托班复读班 高考中考冲刺签约班 新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高一复习巩固班: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高三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生物 另开设: 高三初三全托班复读班 高考中考冲刺签约班 初一初二衔接班 初高中各科周末班晚班 VIP 精英5人班 VIP 白金一对一 咨询报名热线:0851-86889017 13124677881 15185112921 总校:喷水池往师大方向100米陕西路与延安东路交叉口贵州科学院8楼
十年来,北大铭师堂始终以圆梦学子,塑造英才为己任,不断传承和发扬明志求真、克己的教育理念,以精神之力驱动进步,以专注之心打造精英,至今已向全国各地高校输送上万名优秀学子,众多英才升入国内一流名校,精彩绝伦的激情教学,无与伦比的培训效果,北大铭师堂改变你的人生,助你实现名校梦想!
备案号:黔ICP备20000399号-1 咨询电话:131 2467 7881 0851-86889017 网站直达号ID:13124677881 访问统计: 浏览总量634473次 /今日浏览492次 网址:www.bdmst.cn http://13124677881.wangid.com建议(1024*768) 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本站 即时通管理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WangID 驰通集团 触屏版丨电脑版 本站已支持 IPV6
免责申明:本站点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站点负责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