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851-86889017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全国高考近5年文理各科试卷必考点分布表,让你迅速找准丢分痛点!

发布日期:2020-05-09 【

阅读

【关注北大铭师堂,学习路上,点亮前方】

A.高三5人精品全托班B.高三艺考5人精品全托班C.中高考白金一对一全托

   D.          高一高二VIP5人精品班/初三VIP5人精品班

十年磨一剑,再经历最后60多天剑要出鞘了,面临最后的冲刺,本文整理了高三生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应对措施及近五年高考全科目考点分布汇总,统计科学,分类明确,让高考更简单!

埋首蓄力 静待花开--高三VIP5人精品全托文化课(贵阳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中高考补习学校)

高三生必经的三个阶段

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高考的进程。

高考延期,考生复习的战线大大拉长,这对考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冲击,在这最后冲刺的70多天里,考生的心理可能会经历这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否定怀疑期

4月,随着开学测试、模考的到来,有些同学成绩有较大提高,他们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也有不少同学经过几番努力,排名依然没有进步,或者说自己的排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还能否考得上大学,脑海里一片茫然。

建议:这时孩子最需要家长给予切实的鼓励,自己努力,排名没有进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绩没有进步。因为别人也在努力,别人没有坐在那儿等着你,实际上是大家都在进步,排名不进步不代表考不上。

第二阶段:不自信放弃期

5月中下旬随着三轮复习的开始,一部分孩子因为对自己自信不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建议: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们太注重和周围的同学攀比,其实他们更应该着眼于全省格局的学生,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优势。

第三阶段:恐惧焦虑期

到了6月中下旬,随着高考的临近,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类的话语去安慰孩子,因为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建议:可以找一些较为专业的人,给孩子一些建议或是适当从学校层面来开导孩子,这是成绩已经基本定型,家长可以适当多孩子松松“弦”,让他们保持最佳的状态走上“战场”。

除了调整心理状态,高效复习也是考生的重心!为此,本文搜集整理了近五年高考全科目考点分布汇总,考生可以从近几年的高考频考点着手复习,让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近五年高考考点一览表

点击图片可查看高清大图哦~

高考往年报名数据图

从报名人数看,大多数省市报名人数在近三、四年逐步上升,全国总数在上升,并且在2019年突破千万!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西、陕西、内蒙古、海南8省市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波动不大,或有稍减。

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从2016年71万,2017年58.3万,2018年59.2万,2019年55.99万人。

往年录取数据图

注:录取数据非官方公布,存在一定偏差,只作为参考使用。

预估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继续增加

理由1:上文可知,近年,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长,并无下降趋势;

理由2:据官方数据,1991-1997年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1997年达到最低点7.2%,2001年回升到10.8%,2002年开始出生率呈上扬趋势,因此在18年后,考生数量也相应呈上升态势。

理由3:重视教育的心理逐渐普遍,报名参加高考几乎是所有适龄人的必经之路。

录取情况将会如何?

预计总体录取率平稳,保持近几年水平,但是本科、重点名校录取率不容乐观。

理由1:大学扩招政策已经20年,使录取门槛降低,保证了总体录取率。

理由2 :2012年大学扩招拐点之后,重点高校放缓扩招,甚至适度减招。虽然参加高考的人数变多,但是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并无显著增加。说明真正上名校,甚至上本科院校的考生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名校、本科院校的实际录取率不升反降。

理由3:高校录取模式多元化,招生计划在高考统招、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等途径中分流。满足条件(综合成绩优秀、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等)考生,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高考统招计划人数没有增加(甚至可能稍微缩减),竞争基数反而变大。

理由4:本科录取批次合并,分数线看似变低,录取难度却不升反降。

高分低就、低分捡漏现象屡见不鲜,博弈空间变大。

2020年高考试题将有什么变化?

变化一:考试难度与2019年持平或者继续升级。

目前现状:高考成绩呈现扁平化,同分段考生数量多,增加高校选拔考生的难度。

改变趋势:想要使考生实力在一场考试中尽可能全面展示,试题必将在各种难度考题中均匀分布,使成绩呈现更多梯度。

变化二:各科目命题方向有所转变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各模块分布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数列

概率统计(理)

概率统计(文)

立体几何(理)

立体几何(文)

解析几何(理)

选考

函数导数(理)

函数导数(文)

2019年高考新题不断,断臂维纳斯时隔千年热度再次升高,让无数学子“为之一振”。那除了断臂维纳斯,与近年高考对比,2019年高考数学考查知识点有哪些变化?即将迎接2020年高考的同学们一定要知道。

NO.1 数据解读

近5年全国卷阅读理解考情

1. 文章体裁

 

表1:2015至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分布

 

上图是对2015年至2019年所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体裁”和“主题”搭配情况的统计,色块越深表示两者的搭配次数越多,色块越浅则表示搭配次数越少,白色表示没有搭配。

由图可知,以历史、社会与文化为主题的说明文在英语高考中出现次数最多,占比18.2%,也就是说每一张高考英语卷都会出现一道该类型的阅读题;而以科技与技术为主题的说明文排第二,占比14.5%,也就是说每三年高考都会出现两次该类型题目;而排在第三位的则是以文学、艺术与体育为主题的应用文,紧接着又是以历史、社会与文化为主题的应用文。

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阅读理解的难点就在于对专有词汇的认识与了解。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不能把目光只放在课本上,要多阅读报刊杂志等,多了解时事热点、传统文化,扩宽知识面。这样,即使在面对很多专有词汇、陌生词汇时,同学们也能依据日常所了解的知识猜测上下文的意思,从而较好地完成阅读理解。

 表2:2015至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文章顺序体裁

 

纵观近5年考题可知:A篇应用文占比最大,为85.71%;B篇记叙文占比最大,为57.14%;C篇说明文占比最大,为78.57%;D篇说明文占比最大,为71.43%。

 

2. 考点分布

近5年来,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考点要求保持不变,主要包括6项考点:

1. 理解主旨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我们选取了2018年和2019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对考察技能进行了统计分析。

2018

2019

卷I

卷II

卷III

卷I

卷II

卷III

理解主旨要义

2

1

2

2

2

1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9

5

10

7

4

9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1

0

1

0

1

1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0

8

2

6

7

4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1

1

0

0

1

0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

0

0

0

0

0

合计

15 

15

15

15

15

15

 表3:2018、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考点分布

 

由此可见,近两年最常考的3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以及理解主旨要义。

 

在3套全国卷中,高考英语全国I卷一直都是命题的风向标,堪称模板。而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依然延续了其高质量的命题水平。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考命题新动向,我们还以全国卷Ⅰ为例,对近5年的考点进行了划分。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理解主旨要义

1

1

1

2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8

10

7

9

7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1

1

2

1

0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0

0

0

0

6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2

2

4

1

0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

1

1

2

1

合计

15

15

15

15

15

 表4:2015至2019年全国卷I 阅读理解·考点分布

 

这5年来,全国卷I的考点数量变化体现在:

对“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考查减少;而对“理解主旨要义”的考查增多;最多考查的考点一直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增加学生的深度思考训练。

 

总的来说,针对英语阅读理解,备考过程需要多关注:

1. 多元话题:注意将语言能力和生活实际结合;

2. 语篇分析:突出语言分析能力,加大语篇层面的考查;同学们做题时,如果只能看懂单词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行文逻辑,理清答题要点;

3. 文本解读与深层思考: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态度观点等。这些类型的题目在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考查。

NO.2 真题拆解

高考命题趋势

为了高效备考,除了了解阅读理解总体考查的技能点,我们还需要从具体题目出发,了解每一道题目背后的套路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接下来,带大家纵览2019新课标1卷,拆分每道题具体的考点和难点。

表5:2019新课标1卷 阅读理解·阅读梯度难度

 

针对每篇的特点,我们做了以下归纳:

A篇:标题选项皆定位,小坑准备心理战

B篇:生活百态是内容,替换:同义+释义

C篇:反义替换是高潮,花式难句重否定

D篇:Hello Kitty纸老虎,词汇升级理解易

总体来说,这套题目设置相比往年难度略减,而最核心的变化是词汇难度有所提升。在做题时,不仅需要同学们快速定位关键词、理解语篇的逻辑,还需要细心地绕开题目依照文章内容设置的干扰语句。

NO.3 揭秘阅读套路

练就“火眼金睛”

那么,如何在35分钟内读完长达2000-2200词的五篇文章,并且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得到满意的分数?

 

这是一个关键却也较难的问题。

 

对此,我们总结出了以下高分答题套路:

从定位选项词,到排出干扰项;

从长难句分析,到读题出诀窍;

从逻辑论述,到词汇点睛...

必修1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必修2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1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2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3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4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5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分析总结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建议1:基础知识要扎实,一二轮复习最关键。

建议2:思维方式要适当发散,不能仅仅局限当前的方法和思想,也应该去关心当下的前沿技术,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来源。

建议3:计算能力要加强,多动手算,少拿计算器。2018新课标1卷几道题计算量较大,但题目本身难度却不大,很多学生到此都望而却步。

建议4:平时上课笔记一定要记,隐含很多高考考点与题型,譬如选择题14题、16题、19题、20题在平时上课都曾出现过类似图像或问题。

化学学科的特色即是,知识点如满天繁星,看似繁杂却暗含规律,每个知识点,又都可以用不同的线索穿起。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线索,更多的专属线索还等待大家发掘

1.元素化学的“3条线”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可以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3)价值线

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3个结合”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聿怀政治,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

点击放大查看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建议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复习 

①中国古代主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②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③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生活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及其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

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⑤教材所涉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分类集合复习。

⑥当代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建议2: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

1、 抓“点”:即坐标,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

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有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串“线”: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古代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点”有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这构成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 铺“面”:即某一时期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可以总结为:一是巩固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三是完成过渡(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四是民主法制建设(《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双百”方针、教育方针等)。

4、 织“网”:即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建议3:在文明史观统领下,“中外关联”、“领域结合”

1、注意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角度进行复习。如复习希腊罗马历史时,应侧重在雅典民主和罗马法律上;复习孔子思想时重点放在“仁”上,因为“仁”对于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有积极影响。

2、“中外关联”是指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复习。近年学科内综合大题从这个角度命题的频率非常高。

3、“领域结合”就是阶段特征,即某一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所反映的阶段特征。

4、从新的史学视角下复习:

①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比较。

②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文明对东西方科学技术不同发展道路的影响。

③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结果的比较。

④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的原因,以及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联系。

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政体形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⑥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方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和影响。

建议4: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

1、关注周年历史事件。

2、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型社会等。

建议5:演练真题,提高能力

(1)重点训练阅读能力,强化对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译文及一些外交文献,这些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文字进行专项训练。

(2)进行语言表述能力方面和知识迁移能力专项训练。

(3)在进行训练时最好采用高考真题作为载体,因为真题是最接近高考的,真题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 。

高考地理的42个必考点

(上下滑动查看)

1、自然地理(23)

必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必考点2 地球运动的特点   

必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考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必考点5 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              

必考点6 大气受热过程

必考点7 热力环流                               

必考点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必考点9 三圈环流                           

必考点10 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定

必考点11 天气系统                             

必考点12 地壳物质循环

必考点13 地质构造                            

必考点14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必考点15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必考点16 水循环  

必考点17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考点18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必考点19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必考点20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必考点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点22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点2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2、人文地理考点(11)

必考点24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必考点25 农业地域类型

必考点26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必考点27 工业地域的形成

必考点28 交通运输布局                   

必考点29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必考点30 人口迁移的成因及影响      

必考点31 城市区位因素

必考点32 城市空间结构                   

必考点33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必考点34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3、区域地理考点(8)

必考点3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考点36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必考点37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考点3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必考点39 产业转移

必考点40 区域位置描述                 

必考点41 区域特征分析

必考点42 区域差异比较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

(上下滑动查看)

建议1:巩固基础

研读《课标》,紧扣主干知识,以自然和人文协调、人地协调为主线,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做到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白彼此之间是如何影响的,注重各种图表的积累,要做到心中有图。自然地理复习关注原理;人文地理应注重深度及整体答题思路;区域地理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尤其要重点训练从图表提取信息并解决的能力。

建议2:勤于总结

注重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善于总结错误的知识,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对于高考试题要典例精做精析,熟悉高考题的脉络,总结自己的答题思维模板,进行活学活用;同时建立一个积累本,把我们在考试、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一时未想起的口诀,公式,答题模版,总是记不住的知识点,都可以整理在这个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对错题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的错,对不熟的知识反复记忆。

建议3:注重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思维建模,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注重题目的每个细节,练题过程提高语言表达逻辑能力;强化主干知识在现实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建议4:关注热点

对于社会热点加强关注,并将热点与区域地理相结合,重视图表信息深度剖析,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核心素养。


上一篇:贵阳市2020年中考时间7月12日-7月14日(附贵阳近4年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19年中考录取最全大数据)

下一篇:在中国,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到底有多傻?一组数据让你看清真相!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铭师堂辉煌
铭师堂题名
教育资讯
培训课程
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

备案号:黔ICP备20000399号-1 咨询电话:131 2467 7881 0851-86889017
网站直达号ID:13124677881 访问统计:  浏览总量634469次 /今日浏览488次
网址:www.bdmst.cn     http://13124677881.wangid.com
建议(1024*768) 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本站 即时通管理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WangID 驰通集团   触屏版电脑版 本站已支持 IPV6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330号

免责申明:本站点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站点负责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微信关注我们

联系地址: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80号师大嘉信华庭三楼